在球場上總是有各式各樣的受傷方式,扭傷、拉傷、挫傷…… 等等,甚至在不打球的時間,一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小心的受傷的時候。應對運動傷害,我們我們最常見的方法便是利用「R.I.C.E.」的來促使患部復原,然而關於要不要「冰敷」的問題在國外的學術網站上又再次被提起討論,並且呼籲千萬不要再用「R.I.C.E.」作為準則,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呢?

 

圖片取自:健談 havemary.com_運動受傷的急救原則

 

R.I.C.E. 處理原則

R.I.C.E. 處理原則是大約40年前由美國的 Gabe Mirkin 博士提出的治療原則,如上圖所示分別為:休息 ( Rest ) 、冰敷 ( Ice )、壓迫 ( Compression )、提高 ( Elevation ) ;這套方法在近40年裡一直被認為是處理任何傷痛時最好的「患部處理鐵則」,然而在2015年時 Gabe Mirkin 博士卻提出了不要再使用 R.I.C.E. 作為處理患部的文章,換句話說就是推翻了自己的論點,這又是為什麼呢?

 

推翻的四個理由

Mirkin 博士推翻自己40年前的原則用了下面四個原因,筆者整理後以較容易理解的方式讓大家明白為什麼。

 

1. 恢復是建立在發炎反應上

根據身體的自癒機制的啟動,便是透過受傷或是感冒的地方發炎,在「紅、腫、熱、痛」等等反應下而引發,而冰敷的作用便是抑制發炎反應的形成。少了這些發炎反應,就像銀行被搶劫而沒有按下保全警鈴,告訴警察我們被攻擊,因此白血球便不會到患部進行滅菌的工作,使得患部遲遲無法癒合。

 

2. 冰敷將阻止治療細胞進入到患部

冰敷得另外一個特點便是「幫助血管收縮」,也就是透過降低溫度讓血管解縮後抑制出血的狀況。然而在 Mirkin 博士的研究下指出,一般受傷時身體為了能更快速的將血小板與白血球運動到患部,反而會擴張血管使血流速度加快,同時在血小板凝固傷口、白血球滅菌、血漿輸送掉壞死的細胞後,治療細胞也會因為血管的擴張而更快速的達到患部進行患部的癒合,因此冰敷只是拖延這些動作的產生,延遲了復原的速度。

 

3. 任何延緩發炎反應的治療都會延長恢復時間

我們在扭傷後,通常會在醫生的建議下服用肌肉鬆弛劑或止痛藥等等,這些藥物成分的目標同樣的也是在抑制發炎反應的形成,它造成的結果就如同第一點一樣,無法促成恢復的發生。

 

4. 冰敷會降低力量、速度、耐力與協調性

冰敷通常是因為選手在受傷後做的緊急治療,目的是讓選手能「儘快的」回到比賽中。雖然冰敷是可以減緩疼痛感的,然而在多達35篇關於運動冰敷相關的研究結果中,Mirkin 博士統整出了一個結論:在選手經過「 20分鐘」以上的冰敷治療後,對於該選手的整體運動表現便會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並且這種負面影響是立刻就會顯現的。

 

 

結論

扭傷後「當下到底要不要冰敷?」這個答案目前仍然在學界是爭論不休,但目前已經有了一個確定的共識,那就是:受傷6小時之後就可以不必再進行冰敷了!因為有越來越多的論文已經逐漸在支持 Mirkin 博士的論點,而 Mirkin 博士則是建議:受傷當下可以立即冰敷患部10分鐘並休息20分鐘,這樣的冰敷方法可以重複進行一次或兩次,並且沒有理由在受傷超過6小時候在冰敷了!

 

延伸閱讀

落地姿勢解析,為什麼我都是單腳落地?

賽前伸展做對了嗎?快來試試「世界最好的伸展」吧!

扭傷後遺症一直好不了?快來按摩你的腓骨長短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