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台24線往霧台方向前進,在長治拐進百合部落園區,盡頭是霧台國小勵古百合校區,寧靜中傳來砰砰的球落地聲。這所全校僅54人,位在長治卻隸屬霧台,連當地人都搞不清位置的國小,排球隊卻接連奪得今年和家盃、中華盃5年級男童組冠軍,寫下霧台近百年校史首冠的歷史新頁。
從零開始,以速度戰勝高度
在去年九月陳勁瑋教練到來前,霧台國小排球隊都只是社團性質,球員從未受過專業訓練。陳勁瑋教練接手球隊時,這批球員參與社團的只有3位,加上1位有經驗的4年級轉學生,以及後續招募的新手,才勉強湊出先發陣容。
從低手墊球、腳步和動作調整,到跑動傳球,陳勁瑋教練陪著球員從零開始。曾在U18國家隊任助理教練,學習戰術分析的他,更替霧台國小排球隊開啟了戰術運用和團隊合作的新世界。
相較中北部同年紀球員身高動輒160公分以上,霧台球員身高多落在130-150公分區間,陳勁瑋教練利用球員的速度與爆發力,設計攻擊腳步轉折與簡單的空間差戰術,並教導球員思考與分析對手弱點、互相掩護彼此的不足,克服身高上的劣勢。

▲霧台國小球員速度與爆發力佳
蛻變,來自信心與苦練
隊長兼主攻手盧平認為,球隊最大的改變在於信心與士氣的提升。以往參加縣內賽皆大比分落敗,在陳勁瑋教練帶領下,拿下縣長盃冠軍後才開始建立起自信。因個性較為內向,一度被教練認為不適合當隊長的盧平,也從不敢出聲到現在可以在場上喊聲提醒隊友。
八個月來的蛻變,中華盃冠軍戰是球員們公認最難忘的比賽。首局原領先6分的霧台國小,在作為防守指令發號者的周洹郁扭傷腳退場後,替補上場的球員因過於緊張而失常,結果全隊亂成一團,反被連追8分。
回想當時無人可換的情況下,周洹郁咬著牙擅自走上場,讓陳勁瑋教練心疼不已。幸好周洹郁的負傷上陣鼓舞了原本低落的士氣,最終霧台國小驚險贏下勝利。
與球員不同,陳勁瑋教練印象深刻的則是首次帶霧台國小參加全國賽,在華宗盃獲第四名,當時好不容易晉級,卻有兩名球員沒帶球衣,「因為他們覺得會輸,以為不會打到決賽!」讓他又好氣又好笑。

▲霧台國小獲112年中華盃5年級組冠軍(圖/陳勁瑋教練提供)
無法選材,就通通進排球隊
來到霧台國小前,陳勁瑋教練已在屏東瑪家鄉佳義國小服務4年,佳義國小前校長鍾憑祥調任霧台國小後,三顧茅廬的誠意打動了他,加上佳義國小排球隊屢獲佳績後已有不錯曝光度,他決定到更需要他的地方重新開始。
陳勁瑋教練提到,佳義國小雖也是偏鄉,但全校有180個學生,還能選出24名男生加入排球隊。僅有54名學生的霧台國小,可說是連選材都不需要,「因為根本沒人可選!」陳勁瑋擔任導師的5年級就只有13人,其中9人都被拉進了排球隊。
霧台國小排球隊共15人,但參加比賽的正式隊員其實只有9位,其中還有2位是4年級跨組。因學生人數少,擔任導師的陳勁瑋教練才將班上其他女生、特殊生等學生,一起帶進排球隊,既培養他們運動習慣,也方便管理。

▲陳勁瑋教練從霧台國小排球隊重新開始
從無到有,更有成就感
回想起從國家隊到偏鄉,陳勁瑋教練感慨落差感十分大,國家隊從裝備、設備到食宿,各項規格都是頂級,還有名牌贊助,球員年紀大也較有自主性,教練分工更是精細,只須要求球員將細節做好。在基層不只球技,課業、品格、教育,每個環節他都事必躬親。
他也不諱言,「帶國家隊很累、壓力大,但全台灣最好的國手都已經集結在一起;在這裡將小朋友從完全不會打,教到全國冠軍,對身為教練的我來講,更有成就感。」

▲霧台國小排球隊人數少但感情好(圖/陳勁瑋教練提供)
從零開始到全國冠軍,霧台國小排球隊和陳勁瑋教練,讓埋在霧台貧脊排球風氣下的種子終於發芽,也讓人期待他們能讓基層排球的力量,隨風散播至多遠的地方。
延伸閱讀
霧台國小排球隊 X 陳勁瑋教練,御風而行的山之子(一):從零開始
霧台國小排球隊 X 陳勁瑋教練,御風而行的山之子(二):驚奇霧台
霧台國小排球隊 X 陳勁瑋教練,御風而行的山之子(三):走出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