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跳的更高,相信是許多打排球愛好者的目標,積極地透過敏捷訓練、增強式訓練、重量訓練,希望能提升跳躍高度的人相信不在少數。最近我們就收到讀者的提問,如果想要單純以「減輕體重」這看似簡單又好像有點道理的方法,究竟有沒有辦法達成跳更高的目標呢?

這個問題看似是有它的道理在,身體的承重越少,好像就能將更多的力量轉換到跳躍中,我們不妨用簡單的國高中物理公式來計算看看!

推論開始

我們的計算以一個大學男生標準體重作為計算模型,假設小明的體重為70公斤,並且測得其跳躍高度為0.5公尺 (50公分);現在就讓我們來計算看看當他減掉10公斤、5公斤、1公斤的體重,分別能轉換多少高度吧!

首先我們要知道,小明進行一次完美跳躍,身體消耗的能量是多少 (跳躍時做的功) ,所以我們會用到 W(功)=F(力)*S(距離) 這個公式,同時我們也知道F(力量)=M(質量)*a(加速度)。因為我們要抵抗地心引力,因此加速度為G,所以最終我們會得到,跳躍一次身體消耗的能量W=M*G*S 這個公式。 (下面計算為求方便,將G的9.8以10計算)

 

W(功)=M(質量)*a(加速度)*S(距離)

 

W(功)=70(公斤)*10(加速度)*0.5(跳躍高度)=350(焦耳)

從這個公式我們知道當他盡全力並且完美地跳躍一次時,身體需要消耗的能量為350焦耳。

在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單純考量質量減輕,小明的跳躍力不減少,能量相同的情形下(舉例來說就像車子馬力大小不變,但車身減輕),我們設減重10公斤後的跳躍高度為X公尺。

350(焦耳)=60(公斤)*10(加速度)*X(跳躍高度), 得X約為0.583公尺

由上面的公式推導,我們可以得到小明在減重10公斤後,在其他變數不變的情況下,能多出8.3公分的跳躍高度;再用相同的方式,可以計算出減5公斤、1公斤體重分別能增加3.8公分、0.7公分的高度。

 

 

實際情況

上述情形,都是把所有環境、身體、干擾因素都設定在「完美狀態」下得出的「理想答案」,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另外,減重這件事情也是最難控制的變因,減重能減掉的並不單純的只是體脂肪、更多時候是肌肉量與身體水分的降低造成的結果。

爆發力的好壞或許與體重多少有些關係,但更多時候是身體在跳躍、衝刺時瞬間能徵召活動肌肉單元多寡有關,同時更關係到肌肉啟動順序、肢體協調、甚至關節角度等等細節都會影響跳躍高度。

利用減重來提升跳躍高度,其實並不是最有效果的方法,有更多的速度訓練與敏捷訓練能幫助我們達成目標。不過減輕體重、特別是減去過多的脂肪,其實對於需要大量跳躍的排球運動來說,更多的好處是能減少著地時下肢的負擔,因此對下肢關節來說還是有實質的幫助存在的。

讓台灣排球大聲說話

《VOL台灣排球大聲公計畫》將致力於以資訊傳遞的方式,來提高台灣排球的關注度、參與度,進而促成台灣排球職業化!我們計劃透過穩定的報導、影片以及更多樣化的實體活動,讓更多人認識排球、愛上排球!

🏐️系列影片:直播、教學、專訪及各項有趣的企劃!
🏐️新聞報導:國內外一手資訊都不錯過!
🏐️球迷參與:觀賽派對、包團應援,讓更多人一起踏進排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