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網「咖把」 (Cover,或稱為補防)相信是許多人的夢魘,球在經過觸擊攔網者身體後,容易形成無法準確預測的球路,或是球夾在攔網者身體與球網之間一起落下。

更多的狀況是攔網完轉身卻看到球落在前方,腳卻動不了,或球彈到網子上卻撈不到的難過。大多數這種情形發生時,需要仰賴反射動作去做防守、救球,因此平時要如何將這種狀況帶入的「情境訓練」 (Simulation Training) 就顯得特別重要!

 

何為情境訓練?

情境訓練又稱為模擬訓練,目的在於模擬一種特殊情況發生時,身體能下意識的甚至無意識的產生動作反射。例如:短跑選手在賽期接近時會不斷的練習鳴槍起跑,目的就是在縮短聽到槍聲後,身體徵招肌肉爆發的時間,藉此提升身體訊號的傳遞與反應速度。同樣的,在攔網訓練時,融入類似的訓練也能提升我們補防的成功率!

 

日本國家隊先前透露使用高科技攔網模擬訓練機投入訓練中,目的是為了模擬球場上各種可能發生的攔網情況。這樣的訓練方式也是情境訓練的一種,能讓選手與教練思考在這樣的情況下該怎麼有效突破。

 

攔網補防的訓練

這套攔網後補防的訓練是由日本籍、美國女子排球國家隊前教練─吉田敏明 (Yoshida Toshiaki, 2001~2004年職掌兵符),所設計的訓練情境訓練方式。吉田教練以兩個人一組的方式來進行攔網後的防守模擬,在攔網球員落地的瞬間讓持球者將球隨機丟出,使攔網球員養成落地後跟球移動並防守的習慣!

(一) 面對面訓練

首先持球者與攔網者隔著網子面對面站好,攔網者輕跳模擬攔網動作,持球者在攔網者落地的瞬間將球從網子上或網子下拋過讓攔網球員防守,可以藉由此訓練,讓攔網者養成眼睛盯著球並跟著球做出反應的習慣。

後面可以適時增加難度,讓球稍微擦過網子落下,或是從網子下拋球時讓球碰到球網後反彈增加難度。

 

(二) 單手練習

與第一個練習方法相同,在熟悉了第一個訓練方法的流程後,我們可以再增加訓練難度,在攔網落地後的防守嘗試以一隻手的方式將球救起,培養球感外,也能更仔細地訓練控制球的能力。

 

(三) 轉身防守練習

最難的訓練莫過於轉身防守,因為看不到球的去向,所以無法好好的判斷到底該用什麼動作接球,或是該往哪個方向轉身。這個訓練的目的,就在於讓身體習慣快速轉身的感覺,讓自己有多一點時間可以尋找球的去向。持球者一開始可以告知攔網者要往哪個方向轉身接球,在熟悉之後可以隨機拋球,讓攔網者在落地的瞬間自己去找尋球的位置!

 

 

延伸閱讀

六大技術相關文章

低手怎麼握怎麼接?金牌教練手把手教學

接扣球好難?調整動作與觀念,向接扣大師邁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