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排球比賽中,不知道大家是否會注意到時常在進攻時,總有一個人會在舉球員碰到球的瞬間就跳起準備攻擊,這個人看似像發瘋一樣,口中不斷喊著「A、A、A」,「ㄍㄧㄣˋ! ( 台語:快 ) 」,然後就縱身躍起。不管球最後是不是給他,但總會不斷追著球跑然後不斷反覆跳躍的人,就是一個球隊裡面極為重要的腳色 ─ 快攻手 ( 或稱為攔中 )
 

快攻手在一場比賽中不是主要的得分腳色,然而他卻需要能在適時的關鍵得分,創造大砲能夠得分的大門!

快攻的功用

小編的朋友曾經說過一個令人會心一笑的比喻:「若拿當今火紅的 DOTA 遊戲來比喻排球,攔中就像是一個 Support ,利用 Bait 專心為團隊製造輸出空間,並且用攔網保護隊友不受威脅」,不知道各位球友有沒有感同身受呢!
快攻手是一項非常吃力的腳色,他不但要追逐每顆球,為的是吸引對面攔網者的注意,製造讓兩邊長攻只剩下「單摳」或「no摳」的有利進攻條件,甚至是讓舉球員有吊球的機會,並且只在出其不意之時攻擊。因此快攻手在一場比賽中不是主要的得分腳色,然而他卻需要能在適時的關鍵得分,創造大砲能夠得分的大門!而最根本的,卻是一個快攻能不能在正確的時間點起跳,製造出「他要攻擊了!」的假象!

快攻的基本

因此在日本的排球教學書中,普遍認為攔中最需要的能力既不是體力也不是爆發力,而是「節奏感」,而所謂的節奏感,便是「大腦統整距離與速度的能力」。在普遍給快攻的要求中,都會希望快攻能在舉球員碰到球的霎那已經起跳並騰空等著二傳的球,然而一傳的球並不像機器一般規律,忽高忽低、忽快忽慢甚至時遠時近的一傳球都會影響到快攻助跑的時機與起跳位置,因此若沒有好的節奏感必定會影響到整個攻擊搭配的流暢度。在下面的幾個簡單練習中,將會利用到自己與球的關係來練習掌握跟隨來球的節奏感。
 

節奏感練習一

雙手持球並向上拋,拋完的同時迅速作180度的轉身並接下球

節奏感練習二

雙手持球向上拋球,做一個前滾翻後將球接住

節奏感練習三

雙手持球向上拋球,做一個波比跳後將球接住

 
以上這些就是個人的簡單節奏感訓練,適合初學者的初階訓練,要進行到進階訓練時也可以請人幫忙拋出長短、遠近、速度不一球,以模擬比賽中不同的一傳狀況。然而節奏感並非快速培養而成,因為它是大腦統整眾多資訊後所做出的反應能力,因此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逐漸改善。另外,在進行節奏感練習之餘,快攻手與舉球員之間的練習也得同步練習,一樣利用自己拋球自己打或其他人拋球的方式進行,並配合錄影能更有效的改善節奏感的問題!
( 訓練圖片節錄自:【教學】「球感」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