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8/11 日,日本職業隊堺 blazers 請來巴西的 ANTONIO MARCOS LERBACH,通稱 Marquinhos 擔任本季的顧問教練。來自巴西的 Marquinhos 教練,從 1982 年到 2016 年間曾擔任巴西青少年與青年隊的代表、教練、青年隊的技術協調員,是巴西排球基層的培養者。本篇文章是擷取自 yahoo.jp-「育成のプロ」が見る日本バレー。「自信を取り戻すためには『満足しないこと』」一文,筆者田中夕子藉由訪問 Marquinhos 來看日本排球界目前的問題,也期待藉以此借鏡台灣排球界。
日本職業隊堺 blazers 教練 Marquinhos
日本排球停留在 70 年代
日本男排曾在 1972 年慕尼黑奧運獲得金牌,那時的日本為了對抗歐洲身高較高的隊伍,身高較矮的日本隊發展出快速的排球加以抗衡。70 年代時每個國家都想要變強,巴西也不例外,從體能鍛鍊、研發各種戰術、攻擊到攔網組合等新的事物發想。巴西身高不比歐美低,但為了發展各種技術,巴西從年輕的世代就進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再以速度排球為基本,結果變成現今的世界強國。日本的排球現在也是很厲害,但是在目前以力量為趨勢的世界潮流中,日本從 70 年代開始都沒有改變過。
1972年日本男排拿到奧運冠軍 / 資料來源FIVB
磨練選手在各個位置的經驗
日本目前最大的問題在 15-20 歲間的選手培育方式。這個時期是體能訓練、技術、戰術等最重要的成長期,但日本在這個時期最缺乏的是包含重量訓練的體能訓練,在日本學生時期時沒有在做重量訓練,出社會後才開始訓練。
如果隊伍裡有身高高的選手,「那就都給他打吧」的想法會就此產生。身高高是選手的武器之一,但那真的是適合他的位置嗎?在巴西的話 15 歲前(國三左右)讓選手有各種位置的經驗,無論身高高低都會讓他去接發球、舉球、攻擊、攔網,從各種位置的經驗中再去尋找最適合他的位置,再依位置去進行必要的體能訓練,到 19 歲前後(大一年紀)體能與排球的基本技術都有後,再進行更進階的技術訓練。
雖然日本防守能力很強,但現今的排球強調力量,沒有攔網的話光只有防守是非常困難。來日本前有聽說日本的接發球沒有問題,但實際來到這發現並不是如此,現今排球都以強力發球為主,不加強隊伍的基本接發球能力不行。
2016 巴西男排獲得奧運金牌 / 資料來源 nationmultimedia
獲勝的隊伍不要自滿
比賽的時候會有失誤是當然的,當你越害怕失誤就會有更多的失誤出現,有沒有盡自己的全力才是重點。在我的想法裡贏的隊伍跟輸的隊伍都一樣,勝利的隊伍不要因為獲勝而滿足,就算勝利還有很多不足的點,「隊伍沒有最好的時候」這樣的想法傳達給選手,讓選手一步一步向前邁進。
目前的台灣必須要出走
台灣的排球跟日本目前情況有點類似。台灣的選手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固定自己的位置,所以在其他位置方面的基礎能力並不好,很明顯台灣高的選手接發球的能力略差矮的選手一截;另外,在重量訓練上跟西方國家比也略顯不足,外國選手身材的厚度大概是台灣選手 2 倍,想當然爾力量也佔優勢。期待台灣不只有選手旅外,在教練與訓練員若能有更多旅外經驗對於台灣的排球發展必然是正向。
(參考文章:「育成のプロ」が見る日本バレー。「自信を取り戻すためには『満足しないこ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