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學期來到的一半,已經有有許多學校已開始準備迎接新生盃或校長盃這兩個校內大比賽的到來了吧!
平常的Play場也隨著比賽的逼近,不再是熟面孔或老屁股的天下,開始陸陸續續有了新生與系隊出來打打場,順便練練隊形與默契。
在這之中,小編最常看見系隊因為不紮實的攔網或是新生還不熟悉攔網怎麼跳的情況下,被老屁股們炸得亂七八糟,也常看到有人因為攔網吃蘿蔔而讓手指腫得跟香腸一樣,甚至耳聞被打斷手指這樣的慘案發生,也有因為不會跳攔網動作而使對方與己方扭傷腳的悲劇事件,因此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攔網究竟該怎麼跳,又該注意那些小細節呢?
攔網的區別
攔網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原地起跳攔網、側併步攔網與助跑式攔網,通常是根據移動的距離遠或近去做這三種方式的轉換。我們可以用下面這支影片來了解這三種攔網動作的差別與攔網的動作構成。
基礎的攔網練習
在上述的三種攔網中,一般最常用到的就屬於原地起跳攔網的方式,在一個攔網者盯防一隻攻擊手的情況下大多都會使用這種攔網方式,雖然這種方式所呈現出的攔網點不高,但在普遍的情況下卻是最穩定且最有效的攔網方式,因此這次我們就以原地起跳攔網作為介紹與練習。
準備時會將手肘放在腰際兩側,並將手心與身體正面平行面對球網,起跳時利用手肘小幅度擺動向上並帶起身體〝垂直跳躍〞。攔網起跳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到的是:起跳後手肘打直,肩肘腕要成一直線,並在最高點時腹部微收將手向前伸,目的是為了縮小與球之間的距離,最後雙手指用力繃緊伸直,手掌想像做出將球包覆在兩手中間的動作,並在最後觸球時將手腕微微向下壓以改變球的路徑。以下的這部影片可以帶各位球友們更深入地去瞭解這項動作是如何構成的。
了解動作如何構成以後,我們可以嘗試利用籃球來進行立定跳攔網的訓練。首先,雙腳與肩同寬膝蓋微蹲,站在球網前面並將籃球抱在胸前,將球向下彈地一次後迅速接起並向上跳躍,注意在接起球跳躍的時候要如同攔網手伸直的動作一樣將籃球往上舉,最後將手往前伸並將籃球運用手腕向下壓過網子。透過這樣的訓練我們可以同時練習到起跳的所有動作與觸球的瞬間手型的呈現,並且也能強化下半身與改進跳躍能力喔!

要注意的是,手要盡量貼在耳朵旁邊,這樣就能自然的將手肘伸直/FIVB
攔網其實是所有排球要素當中最難練習與精通的一個項目,因為它是屬於一個較為被動的動作,再加上每個攻擊手的擊球時間、姿勢與習慣的不同造成每次的擊球可能都不盡相同,因此跳的時間點該早一點或是晚一點就只能靠經驗的累積了。但要有堅強的攔網之前,首要的任務目標就是將攔網的基本動作練習再練習,唯有透過大量的練習讓身體肌肉能記憶並習慣動作後才有辦法在更加進步!